古代的弓弩能射得远、威力大,可不是随便找些木头竹子拼起来就行的,从选料到最后调试,每一步都藏着老祖宗的智慧。
先说说选材,这弓身的材料是关键中的关键,古人试过好多木料,最后发现桑木、柘木、牛角这几样搭配着用最靠谱。
桑木得选长在向阳山坡的,树干要直溜,没有结疤,这样的木头韧性好,不容易断。
柘木更金贵,它的木质坚硬,能承受更大的拉力,不过这木头长得慢,所以只有好弓才会用。
光有木头还不够,还得贴牛角,要选水牛的,而且得是壮年水牛的角,从中间劈开后,纹理得顺顺当当的,不能有裂纹。
展开剩余76%工匠会把牛角泡在温水里软化,然后一点点刮薄,贴在弓的内侧,这样能增加弓的弹性,拉满的时候能储存更多力量。
弓弦也有讲究,最早用麻绳,后来发现鹿筋做的弦更耐用,拉力也均匀。
选鹿筋得挑冬天宰杀的鹿,这时候的筋里油脂少,晾干后更结实,用木槌捶打后撕成细条,再用鱼鳔熬的胶一根根粘起来,这样的弦不容易受潮,也不容易被拉断。
接下来是制作过程,第一步是处理木料。
把选好的桑木或柘木放在阴凉处晾干,这一步急不得,至少得晾一年,让木头里的水分慢慢蒸发,不然做出来的弓容易变形。
晾干后用刨子刨出大致形状,然后用火烤着塑形,烤的时候得不停地用手掰,让弓身呈现自然的弧度,这火候特别难掌握,烤太狠木头会变脆,烤不够又定不了型,全靠工匠的手感。
贴牛角的时候更细致,先在木头上涂一层鱼鳔胶,然后把刮薄的牛角小心翼翼地贴上去,用绳子缠紧,再放在阴凉处让胶干透,这一等又是十几天。
干透后还要用砂纸打磨,让牛角和木头严丝合缝,摸上去光溜溜的,这样受力才均匀。
弓弦安装也有门道,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,得用专门的工具一点点调整,直到拉动的时候感觉顺畅,回弹有力。
这时候还不算完,得装上箭试试,看看弓身会不会晃动,有没有地方受力不均,如果发现问题,还得重新打磨调整。
调试环节最考验功夫,工匠会用不同重量的箭来测试射程,一般来说,好的弓能把箭射出一百多米,而且力道十足,能穿透厚厚的木板。
调试的时候还要注意天气,阴雨天木头会受潮,拉力会变化,所以得在干燥的环境下反复测试,直到不管什么天气,弓的性能都稳定为止。
古人做弓全凭经验,没有图纸,全靠师徒口传心授,比如选木料要看年轮的疏密,烤木头要听声音判断火候,贴牛角要凭手感掌握力度。
这些门道看着简单,其实得练个十几年才能熟练,也正是因为这么讲究,古代的弓弩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大作用,成为重要的武器。
现在虽然有了枪炮,但这些老手艺里的智慧,还是值得好好琢磨的。
发布于:云南省